*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创新方案为局部晚期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
撰文:糖糖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头颈放疗团队领衔的一项多中心研究[1]成果在线发表于肿瘤学权威期刊
JAMA Oncology,该研究首次证实,序贯放化疗(SCR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疗效不劣于传统的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IC+CCRT),且能显著降低急性毒副作用,为全球局晚期鼻咽癌治疗模式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借此机会,“医学界”特邀研究主要参与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何霞云教授、薛芬医生做客“研究者说”专栏,围绕研究背景、结果、创新价值及未来方向展开深入解读。
图1:研究截图
破局“毒性困局”!三阶序贯方案实现鼻咽癌“去同步化疗”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全球约50%的病例集中于中国。然而,约70%的患者初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Ⅲ-ⅣA期),传统治疗以IC+CCRT为主,虽能实现80%以上的5年生存率,但同步化疗阶段的急性毒副作用(如黏膜炎、恶心呕吐等)常导致治疗中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
“在疗效已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生存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胡超苏教授指出。基于调强放疗(IMRT)技术发展带来的局部控制率提升,以及辅助化疗在减少远处转移中的潜力,研究团队设计了这项多中心Ⅲ期非劣效随机试验。
研究共纳入420例18岁-65岁的新诊断Ⅲ-ⅣA期非角化性未分化型或分化型鼻咽癌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
SCRT组:2周期吉西他滨+顺铂(GP)诱导化疗→单纯IMRT→2周期GP辅助化疗;
IC+CCRT组:2周期GP诱导化疗→IMRT同步每周顺铂(30mg/m²)化疗。
表1: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主要终点为3年无失败生存(FFS)率,非劣效界值设定为HR=1.6;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率、局部FFS率、远处FFS率及毒副作用。
两组疗效相当,SCRT组毒性显著降低
中位随访50个月后,两组疗效相当。近期疗效方面,SCRT组与IC+CCRT组在诱导化疗后、放疗结束时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6.7% vs 84.4%、99.5% vs 99.0%,放疗结束后3个月总体疗效评估显示两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2.9% vs 93.8%。主要终点上,SCRT组3年FFS率为83.7%,IC+CCRT组为79.5%,SCRT组3年FFS率不劣于IC+CCRT组(HR 0.77,95% CI 0.50~1.19,P=0.24,95% CI上限低于预设的非劣效界值1.6);此外,两组3年OS率(97.6% vs 94.7%)、局部FFS率(91.6% vs 87.8%)、远处FFS率(93.3% vs 91.6%)均无显著差异。
表2:疗效结局
安全性上,SCRT组3级以上急性黏膜炎发生率(29.0%)显著低于IC+CCRT组(41.9%),恶心(9.5% vs 18.1%)、呕吐(3.8% vs 9.5%)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降低约50%;两组远期毒性(如听力损伤、口干等)无显著差异。薛芬医生表示:“SCRT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让患者减少遭受严重黏膜炎的痛苦,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SCRT组放疗完成率达100%,辅助化疗完成率为79.0%,均优于传统方案。”
表3:安全性结局
创新突破:重新定义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策略
该研究是国际上首个评估序贯放化疗在局晚期鼻咽癌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序贯治疗通过省略同步化疗,使放疗阶段免受化疗毒性叠加,在保证肿瘤控制的同时,让患者更平稳度过治疗期。研究惊喜发现,“去同步化疗”不影响疗效,面对这一现象,何霞云教授解释到:调强放疗技术的进步是关键。“IMRT能精准聚焦靶区,T3-T4期患者放疗剂量可达70.4Gy,局部控制率大幅提升,无需同步化疗‘加持’;而诱导化疗消灭微转移灶、辅助化疗巩固疗效的‘序贯模式’,可减少同步阶段的毒性叠加。”
此外,研究中SCRT组顺铂总剂量(300mg/m²)低于IC+CCRT组(330mg/m²),却仍实现非劣效,与传统认知存在差异。对此,何霞云教授表示“疗效并非单纯依赖药物剂量,而是取决于治疗模式的精准匹配。我们在保证放疗剂量充足的前提下,通过序贯化疗平衡了疗效与安全性。”
该研究的创新方案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更友好”的治疗选择,对于高龄、基础疾病多或对同步化疗耐受差的患者,SCRT或可作为优先方案,减少治疗中断风险;而对于年轻、耐受性好的患者,传统方案仍可保留。
研究背后的坚持与突破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但这项历时7年、覆盖全国6家中心的III期研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薛芬医生坦言,研究中最大的考验是对42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部分患者起初不理解随访的意义,”她回忆道,“我们通过耐心沟通解释研究价值,最终凭借患者的信任与各中心的紧密协作,使所有患者完成了随访。”目前,研究团队正探索基于EB病毒DNA和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对SCRT或传统方案更敏感的人群,实现个体化治疗;同时,也在研究如何缩小放疗靶区、降低剂量,以减少远期口干、听力损伤等毒性反应,提升患者长期生活质量。胡超苏教授补充指出,探索免疫治疗与放化疗的联合也是重要方向:“希望通过免疫药物增强抗肿瘤效应,进一步降低化疗强度。”
该研究不仅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更深刻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努力提升生活质量,在“治愈”与“更好地治愈”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专家简介
[1]:Xue F, Ou D, Xie C, et al. Sequential vs Induction Plus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July 24, 2025. doi:10.1001/jamaoncol.2025.2191
本文来源:医学界肿瘤前沿
审核专家:胡超苏教授、何霞云教授、薛芬医生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天宇优配-天宇优配官网-十大股票配资公司-做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